大内隔重墙,多闻乐未央。
灯明宫树色,茶煮禁泉香。
凤辇通门静,鸡歌入漏长。
宴荣陪御席,话密近龙章。
吟步彤庭月,眠分玉署凉。
欲黏朱绂重,频草白麻忙。
笔力将群吏,人情在致唐。
万方瞻仰处,晨夕面吾皇。
皇宫内层层高墙相隔,常听闻宫中乐声不绝。 灯火映亮宫树的色彩,煮茶的清泉飘散禁苑芬芳。 凤辇经过宫门一片寂静,鸡人报晓声随更漏悠长。 宴席荣耀陪侍帝王左右,密谈时亲近御笔文章。 月下漫步红漆宫廷台阶,昼眠时分享官署清凉。 欲佩朱绂深感责任重大,频频起草诏书白麻纸忙。 文笔之力统领百官事务,人情世故皆系盛唐气象。 万方臣民瞻仰的所在,朝夕之间得见吾皇圣颜。
本诗需注意三个解读维度:一是作为宫廷诗的程式化表达,通过"凤辇""龙章"等固定意象构建权威场景;二是作为值班日志的特殊视角,展现外人难见的宫廷细节;三是作为政治文本,末句"致唐"明确点出对盛世的维护意识。艺术上,诗人将感官体验(茶香、月色)与政务活动(草诏、议政)巧妙融合,打破了宫廷诗常有的板滞感。理解时需结合唐代"翰林待诏"这一特殊职位的双重属性——既是文学侍从,又是政治参与者。
全诗以空间转换为序,从外朝到内廷层层推进。"灯明宫树""茶煮禁泉"等意象组合,既显宫廷华贵又不失清雅。中四联通过"宴荣""话密""吟步""眠分"的对比,生动展现近臣昼夜不同的职责状态。尾联"万方瞻仰"的宏大视角,与"晨夕面吾皇"的个体体验形成张力,凸显诗人身处权力中心的特殊地位与使命感。对仗工整处如"凤辇通门静,鸡歌入漏长",以声写静,体现唐代宫廷诗的典型技法。
此诗作于子兰任翰林学士期间,反映唐代宫廷夜直(值夜班)场景。中晚唐时期翰林院地位显赫,诗人通过描绘夜间值班时所见所感,展现宫廷庄严气象与近臣的特殊体验,同时隐含对盛世政治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