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愁万恨过花时,似向春风怨别离。
若使众禽俱解语,一生怀抱有谁知。
长截邻鸡叫五更,数般名字百般声。
饶伊摇舌先知晓,也待青天明即鸣。
千愁万恨在花季中度过,仿佛对着春风倾诉离别的哀怨。 如果让所有鸟儿都能听懂人言,一生的心事又有谁能知晓? 长久地打断邻家公鸡的五更啼鸣,百舌鸟用多种声调叫出百般名字。 即便它巧舌如簧能预知天明,也终究要等到东方泛白才会啼叫。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双关手法:表面写鸟,实则写人,"摇舌"既指鸟鸣又暗讽巧言令色者 2. 对比结构:前两联写愁怨,后两联写鸟鸣,形成情感张力 3. 语言特色:使用"千愁万恨""百般声"等夸张表达强化情感 4. 思想价值:反映了唐代知识分子在入仕与隐逸之间的矛盾心理
全诗采用比兴手法,前两句以"千愁万恨"定下情感基调,后六句通过百舌鸟的意象展开: 1. 第二联用"众禽解语"的假设,凸显孤独感 2. 第三联具体描写百舌鸟善鸣的特性 3. 尾联"也待青天明即鸣"暗喻人才终将得遇时机 诗中"怨别离""有谁知"等语,实为诗人借鸟抒怀,表达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所作,通过百舌鸟的意象,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唐代科举制度下,许多寒门士子虽有才华却难遇知音,诗中"一生怀抱有谁知"正是这种普遍社会心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