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泉带草堂,纸帐卷空床。
静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肠。
园林坐清影,梅杏嚼红香。
谁住原西寺,钟声送夕阳。
沙泉环绕着草堂,纸帐轻卷空床。 静寂中悟得真谛,吟诗不染世俗心肠。 园林中独坐赏清影,梅杏入口嚼出红香。 是谁住在原野西边的寺庙?钟声悠悠送走夕阳。
本诗教学可聚焦三点: 1.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抓“沙泉”“钟声”等核心意象,体会“以景达情”手法; 2. 禅诗特点:对比王维《鹿柴》,理解僧诗“空静”与文人诗“画意”之别; 3. 语言锤炼:重点解析“嚼”字妙用,通过动词活化静态画面。 建议结合齐己《早梅》拓展教学,感知其“清寒”诗风。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士生活: 首联“沙泉”“纸帐”营造清寂氛围;颔联“静”“吟”对比凸显精神追求; 颈联“清影”“红香”调动视觉与味觉,展现物我两忘之境; 尾联钟声夕阳,余韵悠长,暗含禅意。语言平淡中见奇崛, 体现僧人诗人“以禅入诗”的创作特色。
此诗作于齐己隐居期间。晚唐社会动荡,诗人避世草堂,追求心灵宁静。 诗中“纸帐”“钟声”等意象,反映其远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隐逸志趣, 与贾岛、皎然等僧侣诗人的“苦吟”风格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