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生纤草,从教遍绿苔。
还防长者至,未著牡丹栽。
蛱蝶空飞过,鶺鴒时下来。
南邻折芳子,到此寂寥回。
不让纤细的杂草生长,任凭绿苔遍布庭院。 还担心有长者来访,所以没有栽种牡丹。 蝴蝶徒然飞过,鶺鴒偶尔落下。 南邻采摘花草的人,到了这里也只能寂寥而归。
此诗教学可把握三个维度: 1. 意象对比:分析"纤草/绿苔""牡丹/鶺鴒"等对立意象的象征意义 2. 空间建构:庭院既是物理空间,更是诗人构建的精神净土 3. 时代映射:联系唐末士人"中隐"思潮,理解朴素审美的时代性 建议结合王维《辛夷坞》进行比较阅读,体会禅诗"空寂"境界的不同表现方式。
全诗以"不放"二字统领,通过五个否定式意象(不放草、不栽牡丹、蝶空过、鸟偶落、邻人空返)层层递进: 1. 前两联展现主动选择的荒芜之美,拒绝人工雕饰 2. 后两联以动态生物反衬静态庭院,突出"寂寥"的禅意 3. 尾联"到此寂寥回"堪称诗眼,将物理空间升华为精神境界
晚唐诗人齐己为著名诗僧,此诗作于其隐居期间。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追求精神超脱,诗中通过描绘刻意保持荒芜的庭院,反映诗人拒绝世俗繁华、崇尚自然本真的隐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