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高眠起,相招得句时。
开门流水入,静话鹭鸶知。
每许题成晚,多嫌雪阻期。
西斋坐来久,风竹撼疏篱。
在林间高卧醒来时,恰逢友人相邀吟诗。 推门见溪水潺潺流入,静坐闲谈唯有鹭鸶知晓。 常因题诗完成得太晚,总嫌风雪阻碍了相约之期。 在西斋久坐沉思之际,风吹竹动轻摇疏落的篱笆。
此诗艺术上有三个特点:一是空间转换自然,从林下高眠到开门见水,再回归西斋,形成闭环结构;二是善用反对,"静话"与"风竹撼"形成听觉对比;三是双重时间维度,"题成晚"写当下,"雪阻期"忆往昔。齐己作为诗僧,将佛教"无住"思想融入诗歌,结尾风竹撼篱的刹那动态,暗喻世事无常的禅理,体现了宗教体验与诗歌美学的完美结合。
全诗以"林下"开篇奠定隐逸基调,通过"高眠""静话"等动作展现闲适。中二联对仗工稳,"流水""鹭鸶"构成清幽画境,"题晚""雪阻"暗含人生感慨。尾联以风竹撼篱的动态收束,余韵悠长。齐己将禅意融入景物,语言简淡而意境深远,体现晚唐山水诗向空灵风格的转变。
此诗作于唐末乱世,齐己作为诗僧与郑谷交游唱和。时值郑谷从长安贬官南方,二人隐居江湖,诗中"雪阻期"暗指仕途坎坷。齐己通过山林闲居的描写,既回应友人赠诗,亦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