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者齐己:晚唐著名诗僧,俗名胡得生,湖南长沙宁乡人。一生酷爱诗歌,创作颇丰,其诗风清润雅致,语言简淡,有《白莲集》传世。著名的“一字师”典故即与他相关(郑谷改其《早梅》诗中“数枝开”为“一枝开”)。
2. 酬和诗:古代诗人之间互相唱和应答的诗作。可分为和意(依照原诗主题)与和韵(依照原诗用韵)两类。此诗属于和意之作。
3. 洞庭湖意象:洞庭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符号,常与辽阔、漂泊、怀古、友情等情感相联系。如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 青草湖与黄陵庙:洞庭湖地区的两个著名地理人文景观。青草湖是其组成部分,黄陵庙则与上古神话传说(舜与娥皇、女英)紧密关联,赋予诗歌历史厚重感。
5. 知音典故: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钟子期能深刻理解伯牙琴声之意,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后“知音”成为理解自己心意或赏识自己才能的人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