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香炉秀,南边瀑布寒。
自来还独去,夏满又秋残。
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
何峰是邻侧,片石许相安。
北面的香炉峰秀丽挺拔,南边的瀑布飞泻透着寒意。 我常常独自来去,夏日刚过又到了秋末。 阳光透过松杉投下斑驳的影子,云雾缭绕显得山洞格外宽阔。 不知哪座山峰与你相邻,可否让我借一片石头与你相伴。
这首诗以写景开篇,前两联通过"北面"、"南边"的空间对举和"夏满"、"秋残"的时间转换,构建出宏大的时空背景。第三联"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是诗眼,光影与云雾的描写极具画面感,既表现了山景的壮美,又暗含诗人开阔的胸襟。尾联转向抒情,用问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归隐的愿望。"片石许相安"的意象尤为精妙,以小见大,体现了佛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思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人生感悟。
这首诗以庐山景物为背景,通过"香炉秀"、"瀑布寒"的对比描写,展现山水之美的同时,也暗含孤寂之感。"自来还独去"体现了诗人超然独行的性格,"日影松杉乱,云容洞壑宽"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间光影变幻的景致。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此诗作于齐己游历庐山期间。齐己是晚唐著名诗僧,常云游四方,与各地僧人交往。诗中描写的香炉峰和瀑布都是庐山著名景观,表达了对友人楚萍上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