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岳三征者,论诗旧与君。
相留曾几岁,酬唱有新文。
翠窦容闲憩,岚峰许共分。
当年若同访,合得伴吟云。
曾三次被征召至莲岳的高僧啊,昔日我们常一起论诗。 相聚的岁月虽短暂,却留下了唱和的新篇。 青翠的山洞容你闲居休憩,云雾缭绕的山峰许我们共赏。 若当年能同去寻访,定可相伴在云间吟咏。
本诗讲解需把握三个维度: 1. 人际维度:通过"论诗""酬唱"等细节,展现唐代僧侣的文人化交往 2. 空间维度:"翠窦-岚峰"构成垂直意象群,暗示从尘世到佛境的升华 3. 禅意维度:尾联"吟云"既是实景描写,更暗喻《金刚经》"如梦幻泡影"的般若空观 教学时可对比贾岛《寻隐者不遇》,体会僧诗"平淡中见深远"的共同特质。
全诗以"莲岳"起兴,通过"三征"暗赞可准大师的出世品格。中二联虚实相生:"相留"二句写实,记录文字因缘;"翠窦"二句拟虚,勾勒理想禅境。尾联"吟云"意象空灵,既呼应首句"莲岳",又升华了诗僧追求的超然境界。齐己以清丽笔调,将佛门淡泊与诗家雅趣完美融合。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齐己作为诗僧与可准大师交游甚笃。当时可准大师隐居华山,齐己追忆二人昔日论诗之谊,表达对同游山林、伴云吟咏的向往,反映唐代僧侣诗人"诗禅合一"的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