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落南宗子,游方迹似云。
青山寻处处,赤叶路纷纷。
虎共松岩宿,猿和石溜闻。
何峰一回首,忆我在人群。
南宗的高僧洒脱不羁,云游四方的行迹如浮云般飘渺。 在青山间处处寻觅修行之地,落叶纷飞的小路上独行。 与猛虎共宿松岩,听猿猴伴着石涧流水声啼鸣。 不知在哪座山峰上回首时,会想起我曾在这尘世之中。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云游"意象贯穿始终,首联"迹似云"为虚写,后三联通过具体场景落实;二是视听结合,既有"赤叶纷飞"的视觉画面,又有"猿啼水响"的听觉描写;三是时空转换,从眼前送别延伸到想象中禅师未来的修行场景。齐己作为诗僧,其作品既符合"不立文字"的禅理,又展现了唐诗的语言艺术,这种双重性在本诗中得到典型体现。
全诗以"洒落"二字定调,通过"云、青山、赤叶、松岩、猿虎"等意象构建空灵禅境。颔联"处处"与"纷纷"形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延展,颈联以猛兽与自然之声衬托修行之孤绝。尾句"忆我在人群"突然折返尘世,形成方外与俗世的诗意对话,体现作者"身在空门,心系红尘"的矛盾心境。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在荆门(今湖北境内)送别兴禅师时所作。齐己早年出家,与禅宗高僧交往密切,诗中既描绘了禅师超脱的修行生活,也暗含对尘世的眷恋,反映唐代僧诗"方外之情与世间之思交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