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游南国去,旅梦若为宁。
一路随鸿雁,千峰绕洞庭。
林明枫尽落,野黑烧初经。
有兴寻僧否,湘西寺最灵。
你即将启程前往南国游历,旅途中的梦境能否安宁? 一路追随鸿雁的踪迹,千山万峰环绕着洞庭。 枫林明艳却已落叶纷飞,原野漆黑似被野火初经。 若有雅兴可去寻访高僧,湘西的寺庙最为灵验通明。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 1. 结构上:首联设问启篇,中二联一写动态行程一绘静态景物,尾联以建议作结,符合起承转合章法 2. 艺术上:鸿雁(动物)-千峰(静景)-枫落(植物)-野烧(人迹)的意象组合,展现多维度空间感 3. 情感上:表面写游历之乐,实则"旅梦""黑野"等词暗含对尘世无常的禅悟,体现诗僧双重身份的特有视角
全诗以"游"为眼,前四句写行程:鸿雁南飞的自然意象与千峰洞庭的地理特征相映,后四句绘湘地特有景致:枫落之艳与野火之黑形成强烈视觉对比,末句点出湘西佛寺之灵,体现诗僧本色。诗中"若为宁""有兴否"等虚词运用,使严谨的五律透出娓娓话别的亲切感。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齐己作为诗僧常云游四方。当时文人雅士盛行漫游之风,湘湖一带因洞庭胜景和禅寺林立成为游览胜地。诗中既含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亦透露出作者对湘地风物的熟悉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