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图画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病起见图画
齐己 〔唐朝〕
病起见图画,云门兴似饶。
衲衣棕笠重,嵩岳华山遥。
命在斋犹赴,刀闲发尽凋。
秋光渐轻健,欲去倚江桥。
写山
写桥
写云
图画
古诗译文
病愈起身观赏画卷,画中云门山的意兴是如此丰饶。画中人身穿厚重的衲衣、头戴棕笠,遥望那嵩山与华山显得那么遥远。性命虽在,斋期仍要奔赴;刀剑已闲,头发却已稀疏凋落。秋日的气色渐渐让人感到轻健,心中生起想要离去、倚靠江桥远眺的念头。
展开
知识点
1. 齐己:唐朝晚期著名诗僧,擅长五言诗,作品多涉山水、隐逸与禅理。 2. 云门:既可指山名,亦指佛教禅宗五大宗派之一的“云门宗”,体现了诗中的禅学背景。 3. 衲衣:僧衣,由许多碎布补缀而成,象征僧侣的苦修生活。 4. 嵩岳华山:嵩山(中岳)和华山(西岳),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修仙悟道之地。 5. 斋:指斋戒,佛教和道教中通过洁净身心、节制饮食以修行的仪式。 6. 荆州:今湖北江陵,唐代时是南方重要文化中心,齐己晚年曾在此居住。
展开
古诗注解
云门
:指云门山,此处亦暗含“云门宗”禅意,代指画中或诗人向往的隐逸山水。
衲衣棕笠
:衲衣指僧侣穿的百衲衣,棕笠是用棕皮编制的斗笠,是隐士或僧人的典型装扮。
嵩岳华山
:嵩山与华山,均为中国五岳名山,在此象征远离尘嚣的隐逸圣地。
命在斋犹赴
:意指虽然大病初愈,性命得保,但依然谨守斋戒,赴约修行。
刀闲发尽凋
:“刀闲”指战事或尘务已休,“发尽凋”既实指因病脱发,也暗含年华老去、身心凋零之感。
秋光渐轻健
:秋日的天气和景色使人逐渐感到身体轻快、健朗起来。
展开
讲解
本诗是诗僧齐己在荆州病愈后观画有感之作。首联“病起见图画,云门兴似饶”点明起因,画中云门山的丰饶意趣吸引了他。颔联“衲衣棕笠重,嵩岳华山遥”具体描绘画中人物与远景,重披的衲衣和遥远的嵩华,既写实又象征修行之艰与理想之远。颈联“命在斋犹赴,刀闲发尽凋”转向自身,病虽愈但仍守斋戒,刀闲喻尘事已休,发凋则暗含衰老之悲。尾联“秋光渐轻健,欲去倚江桥”以秋日轻健之感收束,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病老,却仍向往自由远眺的心境。全诗借画抒怀,融禅理、秋思、身世之感于一炉,语言简淡而意蕴深沉。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病起见图画”为契机,巧妙联结画境与心境。前两联描绘画中云门山的盎然意趣和衲衣棕笠的隐者遥望嵩华的形象,寄托了诗人超脱尘俗的理想。颈联笔锋一转,回到自身现实,“命在斋犹赴”体现其恪守戒律的虔诚,“刀闲发尽凋”则暗含对岁月流逝、身心衰颓的无奈。尾联以“秋光渐轻健”呼应诗题“新秋”与“病起”,在萧瑟秋意中寻得一丝轻健之感,而“欲去倚江桥”的结语,又将思绪引向远方,余韵悠长,展现了诗人于病后感怀中寻求精神解脱的复杂心绪。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出自唐代诗僧齐己的《荆州新秋病起杂题一十五首》组诗。齐己晚年居留荆州期间,于一场大病初愈后,正值新秋时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组诗。本首是诗人在病后观赏一幅图画时所作,画中内容激发了他对隐逸山林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年老多病、身世飘零的感慨,融合了禅意与秋思。
展开
作者信息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古诗数量:
799
名句数量:
2936
作者其他古诗
1
早梅
1.1万阅读
2
早莺
1.1万阅读
3
剑客
1万阅读
4
城中晚夏思山
1万阅读
5
早梅
1万阅读
6
寄梁先辈
1万阅读
7
苦寒行
1万阅读
8
观荷叶露珠
1万阅读
9
春风曲
1万阅读
10
杂曲歌辞。轻薄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