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残照东,瀑布洒冥鸿。
闲忆高窗外,秋晴万里空。
藤阴藏石磴,衣毳落杉风。
日有谁来觅,层层鸟道中。
西峰的残阳映照着东方,瀑布的水花洒向高飞的鸿雁。 闲时忆起高窗外的景象,秋日晴空万里无云。 藤蔓的阴影遮掩着石阶,衣衫的绒毛被杉林间的风吹落。 每日有谁前来寻觅?唯有层层叠叠的鸟道蜿蜒山中。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意象层面:通过“残照”“瀑布”“藤阴”等意象,构建出清冷幽邃的山林画面。 情感层面:“闲忆”“谁来觅”传递出对友人孤高生活的钦慕与自身遗世独立之志。 禅意层面:“万里空”“鸟道”暗喻佛法空性,体现诗僧“物我两忘”的修行境界。 艺术上,全诗对仗工稳(如“藤阴”对“衣毳”),以动衬静(“洒”“落”),堪称晚唐山水僧诗典范。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山居清景:首联“残照东”“洒冥鸿”展现宏阔空间感;颔联“秋晴万里空”突显空明禅境;颈联“藤阴”“杉风”以细微物象烘托幽静;尾联“鸟道”呼应僧人的孤高隐逸。诗中“闲忆”“谁来觅”等句,暗含对尘世疏离的淡然,语言简净而意境深远。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寄赠友人(西峰僧人)之作。齐己晚年隐居山林,诗中通过描绘西峰幽寂的景色,表达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暗含自身超然物外、闲适自得的禅意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