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沩心付白崖前,宝月分辉照蜀天。
圣主降情延北内,诸侯稽首问南禅。
清秋不动骊龙海,红日无私罔象川。
欲听吾宗旧山说,地边身老楚江边。
大沩山的禅心交付给白崖之前,宝月的光辉分洒照耀蜀地天空。 圣主以深情延请高僧至北方宫廷,诸侯们恭敬叩首请教南宗禅法。 清秋时节骊龙海波澜不惊,红日无私地普照罔象川流。 想要聆听我宗门旧日山中的教诲,却已身处楚江边垂垂老矣。
本诗讲解需注意三个层面:其一,禅宗史层面,"南禅""北内"反映中晚唐禅宗发展态势;其二,意象运用层面,"宝月""骊龙"等佛教典故的化用体现诗僧的文学修养;其三,情感表达层面,末句突然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人迟暮之叹,展现僧侣诗人的世俗情感。讲解时可结合齐己《早梅》等作品,比较其宗教诗与咏物诗的不同风格。
全诗以佛家意象构建双重时空:前两联写禅法弘传的盛况,后两联转写个人感悟。"清秋不动"与"红日无私"形成工对,既展现自然禅意,又暗喻佛法平等。尾联突然收束到暮年羁旅,在宏大叙事中注入深沉的生命体验,体现晚唐诗僧"诗禅合一"的典型特征。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齐己作为著名诗僧,借寄怀同门师兄无染大师之际,抒发对禅宗南北分流的感慨。当时南禅已渐成主流,诗人通过"诸侯稽首问南禅"等句,反映禅宗在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力,尾联"楚江边"暗示自己晚年漂泊的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