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此栖心过十冬,今来潇洒属生公。
檀栾旧植青添翠,菡萏新栽白换红。
北面城临灯影合,西邻壁近讲声通。
不知门下趋筵士,何似当时石解空。
曾经在此潜心修行度过十个寒冬,如今再来,心境已如生公般洒脱。 旧日栽种的翠竹更显青葱,新植的荷花由白转红。 北面城墙下灯火与影子交融,西邻墙壁旁讲经声隐约可闻。 不知那些趋附筵席的门下之士,可还似当年石解空那般超然?
本诗通过三重对比展现深层意蕴:一是时间纵向对比,从"十冬"苦修到"今来"潇洒;二是空间横向对比,北面城影与西邻讲声构成禅意空间;三是人物对比,将世俗"趋筵士"与悟道者"石解空"对照。艺术上运用"添""换"等动词使静物具动态美,尾联反问发人深省,体现诗僧对佛门真谛的追求。
全诗以时空对比贯穿:首联"十冬"与"今来"形成时间跨度,颔联"旧植"与"新栽"展现景物变迁,颈联通过"灯影""讲声"营造禅意空间,尾联用"趋筵士"与"石解空"的对比,暗讽趋炎附势之风。诗中"青添翠""白换红"的色彩变化,暗喻修行境界的提升。
此诗作于齐己晚年重访旧居时。作为诗僧,他曾在某寺院修行多年,后云游四方。重返故地时,与僧人愚上人静坐论道,见旧景新貌,对比当年修行心境与如今世俗风气,遂成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