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新编旧与谁评,自向无声认有声。
已觉爱来多废道,可堪传去更沽名。
风松韵里忘形坐,霜月光中共影行。
还胜御沟寒夜水,狂吟冲尹甚伤情。
翻阅新篇整理旧作与谁共评?独自在无声处寻觅诗情。 已觉诗兴来时荒废了修道,怎堪诗作传扬只为博虚名。 松风清韵里忘我独坐,霜月冷光中与影同行。 此境胜过御沟寒夜流水,狂吟诗篇却令挚友伤情。
本诗核心在揭示艺术创作的双重性:既追求"有声"的艺术表现,又向往"无声"的精神超脱。诗人通过四组对比展开:创作(新/旧)→矛盾(诗/道)→意境(动/静)→价值(仕/隐)。最妙在尾联转折,表面写隐居之乐,实则"甚伤情"三字暗含对尘世的未尽牵挂,体现诗僧"出世不离世"的特质。
全诗展现诗僧独特的创作状态:首联"无声认有声"揭示艺术感悟的玄妙;颔联直言创作与修道的冲突;颈联"风松""霜月"营造孤高意境;尾联以"御沟"反衬隐逸之乐,却透露出对友人的复杂情感。诗中"忘形坐""共影行"等句,将禅意与诗境完美融合。
此诗作于齐己晚年隐居时期。作为诗僧,他常陷于"诗道两难"的困境:既追求诗歌艺术,又需坚守佛门清修。诗中"高推官"可能是其官场友人,齐己通过此诗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矛盾心理,以及超脱尘俗的隐逸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