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荡光中翡翠飞,田田初出柳丝丝。
吟沿绿岛时逢鹤,醉泛清波或见龟。
七泽钓师应识我,中原逐鹿不知谁。
秋风水寺僧相近,一径芦花到竹篱。
湖光荡漾中翠鸟轻盈飞过,初生的荷叶如柳丝般柔嫩。漫步绿岛时常与白鹤相遇,醉泛轻舟时偶见乌龟浮游。七泽的渔夫应当认得我,中原逐鹿的纷争却与我无关。秋风拂过水边寺庙,沿着芦花小径走到竹篱前。
此诗采用“起承转合”经典结构:首联写景起兴,颔联以“吟”“醉”承接闲适生活,颈联转折对比世俗与隐逸,尾联回归景物收束全篇。艺术上运用“以动衬静”手法(如“翡翠飞”反衬湖面宁静),色彩搭配清新(翠鸟、绿岛、芦花)。语言上“田田”“丝丝”叠词增强韵律感,体现诗人对自然细微之美的捕捉能力。
全诗以湖光山色为背景,通过“翡翠飞”“柳丝丝”“鹤”“龟”等意象,构建出空灵淡远的意境。颈联“七泽钓师”与“中原逐鹿”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诗人远离政治纷争的隐逸之志。尾联以“芦花”“竹篱”收束,画面清寂,余韵悠长,体现僧诗特有的禅意与物我两忘的境界。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所作,反映其隐居湖山、超脱尘世的生活。齐己晚年皈依佛门,诗中“僧相近”“竹篱”等意象,暗合其僧人身份与隐逸志趣。唐代中后期社会动荡,文人多寄情山水,此诗亦带有时代隐逸文化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