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寄吴国知旧
寄吴国知旧
齐己 〔唐朝〕
淮甸当年忆旅游,衲衣棕笠外何求。
城中古巷寻诗客,桥上残阳背酒楼。
晴色水云天合影,晚声名利市争头。
可怜王化融融里,惆怅无僧似惠休。
写水
惆怅
写桥
写云
写酒
古诗译文
当年在淮甸一带漫游的记忆犹新,身披衲衣、头戴棕笠,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在城中古老的小巷里寻找吟诗的雅客,桥上的残阳映照着背对酒楼的孤影。
晴空下水色与云影交融,傍晚的名利场上喧嚣争逐。
可叹在这王道教化融融的时代,却惆怅再无像惠休那样的高僧。
展开
知识点
1. 齐己:晚唐著名诗僧,著有《白莲集》,诗风清润冷峭。 2. 惠休典故:南朝僧人能诗者少,汤惠休为罕见代表,后世常以之喻诗僧。 3. 唐代衲衣:僧人常服,由碎布补缀而成,象征简朴修行。 4. "水云天合影":化用谢朓"余霞散成绮"句意,体现唐诗对六朝诗风的继承。
展开
古诗注解
淮甸
:指淮河流域的郊野地区。
衲衣棕笠
:僧人服饰,衲衣为僧衣,棕笠为棕榈叶编的斗笠。
惠休
:南朝刘宋诗僧汤惠休,以诗文闻名,此处借指高洁的僧人。
王化融融
:形容国家教化普及、社会安定的景象。
展开
讲解
此诗采用对比手法:首联的淡泊与颈联的争逐对照,颔联的静谧与尾联的怅惘呼应。“桥上残阳”既是实景,又隐喻时代晚景;末句“无僧似惠休”双关,既叹知音难觅,亦讽世风日下。需注意僧人身份对诗歌语言(如衲衣、惠休)和意境(空寂、超脱)的深层影响。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忆”字统领,前四句通过衲衣、古巷、残阳等意象,勾勒出超然物外的僧人形象;后四句以水云晴色反衬名利之争,尾联借“惠休”典故,暗讽时人追逐功利而失却真性。语言清冷含蓄,禅意与诗情交融。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寄给吴国(今江苏一带)旧友之作。齐己晚年云游四方,诗中通过回忆淮甸之游,对比当下世俗纷扰,表达了对清净禅意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交零落的惆怅。
展开
作者信息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古诗数量:
799
名句数量:
2936
作者其他古诗
1
早梅
1.1万阅读
2
早莺
1.1万阅读
3
剑客
1万阅读
4
城中晚夏思山
1万阅读
5
早梅
1万阅读
6
寄梁先辈
1万阅读
7
苦寒行
1万阅读
8
观荷叶露珠
1万阅读
9
春风曲
1万阅读
10
杂曲歌辞。轻薄行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