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峰触石湿苔钱,便逐高风离瀑泉。
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
千寻有影沧江底,万里无踪碧落边。
长忆旧山青壁里,绕庵闲伴老僧禅。
哪座山峰的岩石被湿润的苔藓点缀,云便乘着高风飞离瀑布与山泉。 在幽深之处躺卧才是真正的隐逸,若向云端之上行去便成了神仙。 千丈深的沧江底倒映着云影,万里无云的碧空边际却难寻其踪迹。 常忆起旧日青山石壁中的生活,闲绕着僧庵与老僧一同参禅。
此诗通过云的动态变化,隐喻人生境界的转换。“触石”“离瀑”象征起点,“隐逸”“神仙”代表不同追求,而“沧江影”“碧落边”则体现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尾联的“旧山”“老僧”点明诗人身份,将飘渺的云最终落回禅修本心,完成从物象到禅意的升华。
全诗以“云”为意象,贯穿隐逸与神仙之思。首联写云从山石间升起,颔联对比“隐逸”与“神仙”两种境界,颈联以“沧江影”“碧落边”展现云的缥缈无踪,尾联回归现实,追忆旧山禅居之趣。语言清丽,意境空灵,体现了禅僧诗的超然特质。
此诗为唐代诗僧齐己所作,反映其隐居山林时的生活感悟。齐己晚年皈依佛门,常以云、山、禅为题材,诗中“绕庵闲伴老僧禅”正是其僧侣生活的写照,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