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引飞蛾拂焰迷,露淋栖鹤压枝低。
冥心坐满蒲团稳,梦到天台过剡溪。
灯火吸引飞蛾扑向火焰迷失方向,露水打湿栖息的鹤儿压弯枝头。 静心打坐蒲团上稳如磐石,梦中游历天台山又渡过剡溪。
本诗通过"静坐-入定-神游"的结构展开: ①首联用动态意象暗喻修行障碍,飞蛾的"迷"与鹤的"压"形成视听双关; ②颔联"冥心""稳"直指禅定状态,身体静止而心神澄明;<> ③尾联的梦境并非虚幻,而是禅悟后的精神超越,天台剡溪既是地理坐标更是心灵符号。 全诗以20字浓缩"破妄-入定-得道"的修行历程,体现"诗禅一味"的艺术境界。
前两句以对比手法展现世俗诱惑(飞蛾扑火)与自然约束(露压鹤枝),后两句转折描写禅定后的精神自由。诗中"稳"与"梦"形成虚实相生,最终以天台剡溪的游仙意象,完成从现实到超验的境界升华,体现"禅境即诗境"的创作特色。
此诗作于齐己晚年隐居时期。作为唐代诗僧,齐己常通过自然意象表达禅理,本诗以静坐悟道为主题,融合佛家"破执"思想与道家仙境意象,反映其追求精神超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