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边乡井别年深,中国灵踪欲遍寻。
何处碧山逢长老,分明认取祖师心。
离别故土岁月已深,两位高丽僧人远游中土,想要寻遍中华大地的佛门圣迹。不知在哪座青山能幸遇高僧长老,但你们心中分明已认取祖师传承的禅心。
这首诗通过送别高丽僧人,展现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国际性。诗人先以“日边”暗示高丽与唐朝的地理距离,再以“别年深”点出时间跨度,营造出悠远的意境。“中国灵踪欲遍寻”既表现僧人的虔诚,也反映唐朝佛教圣地的吸引力。后两句运用禅宗机锋,指出真正的佛法传承不在于外在形迹,而在于内心的体认。整首诗将送别之情与佛法深意相结合,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是唐代佛教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以简练笔触勾勒出高丽僧人远游寻法的形象。首句“日边乡井别年深”以空间之远衬时间之久,突显其乡愁与决心。次句“中国灵踪欲遍寻”展现其求法的虔诚。后两句通过问答形式,点明真正的佛法不在外相,而在内心的领悟。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在送别中蕴含禅理,体现了诗僧齐己将诗歌艺术与佛教哲思相融合的创作特色。
此诗创作于晚唐,作者齐己为著名诗僧。当时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与唐朝佛教交流频繁,常有僧人来唐求法。齐己以此诗赠别两位南游寻法的高丽僧人,既表达对异域僧人的惜别之情,也体现了唐代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