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德行异寻常,每见持经在道场。
欲识用心精洁处,一瓶秋水一炉香。
早知您德行不同寻常,每每见您手持佛经在道场。 若要体会您修行的精诚洁净之处,只需看那一瓶清澈的秋水和一炉袅袅的香烟。
此诗艺术上有三大特点:一是层次分明,前叙事后写境,由外而内展现禅师形象;二是善用对比,"异寻常"与"寻常"之物(水、香)形成张力,突出平凡中的超凡;三是禅理物化,将抽象的"用心精洁"转化为可感的物象。文化内涵上,体现唐代"诗禅合一"的风尚,诗中"秋水"既实写修行用具,又暗含《庄子》"秋水篇"的哲学意味,显示佛教与中国本土思想的融合。教学可引导学生关注唐诗"意象并置"手法(水与香的组合),体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含蓄之美。
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禅师形象:首句总写其德行超凡,次句以"持经"动态展现修行之勤;后两句转入禅境,"秋水"喻心性明澈,"炉香"表修行精诚,物象简净而意境深远。诗中"异寻常"与"精洁处"呼应,凸显禅师"平常心是道"的禅悟,末句仅用两件日常之物,便传神勾勒出僧人空明寂照的精神世界,体现唐诗"以少总多"的艺术特色。
此诗为唐代无名氏题赠僧人英禅师之作。唐代佛教兴盛,文人常与高僧往来,诗中通过简练的意象赞美禅师德行高洁,展现唐代禅宗注重心性修养的文化氛围。作者可能为仰慕禅师的文人或居士,借物喻人表达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