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高士咏。通玄真人
高士咏。通玄真人
吴筠 〔唐朝〕
通玄贵阴德,利物非市朝。
悠然大江上,散发挥轻桡。
已陈缁帷说,复表沧浪谣。
灭迹竟何往,遗文独昭昭。
古诗译文
通玄真人崇尚隐德的修行,施惠万物不图朝廷回报。
悠然自得漫游大江之上,披散长发轻划小小船桡。
既已阐述过《缁帷》哲理,又写下《沧浪歌》明志高标。
形迹虽灭不知去向何方,遗留文章却永放光芒昭昭。
展开
知识点
庄子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称《南华真经》 "沧浪歌"最早见于《孟子·离娄》,成为隐士文化的经典符号 吴筠与李白同受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影响,二者诗风皆有飘逸特点 "散发弄扁舟"意象被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化用 缁帷典故体现庄子"法天贵真"思想,反对儒家礼法约束
展开
古诗注解
通玄真人
:唐朝对道家先哲庄子的尊称
阴德
:暗中积累的德行,不为人知的善行
市朝
:集市与朝廷,喻追名逐利的世俗场所
轻桡(ráo)
:轻便的船桨,指小舟
缁帷说
:《庄子·渔父》中孔子游缁帷之林的典故
沧浪谣
:《孟子》所载"沧浪之水清兮"的隐士歌谣
灭迹
:道家所指的羽化登仙,形神俱灭
展开
讲解
本诗以凝练笔法展现三重境界:首联为修行境界(阴德利物),中二联为生活境界(江湖逍遥),尾联为永恒境界(文脉不朽)。最妙处在"灭迹"与"昭昭"的哲学对照:有形之躯终将湮灭(灭迹),但《庄子》开创的齐物论、逍遥游思想(遗文)却如日月永耀(昭昭)。通过"非市朝"的否定与"独昭昭"的肯定,完成对道家价值观的立体建构,在唐代崇道背景下具有彰显文化正统的深意。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庄子形象:首联点明其重阴德、轻名利的核心品格;颔联以"散发""轻桡"的动态描写展现逍遥境界;颈联用典籍典故喻其思想传承;尾联升华主题——肉体可灭而精神永存。四联层层递进,通过江上扁舟、沧浪清波等意象营造空灵意境,最终在"昭昭"二字完成对道家思想永恒价值的礼赞。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出自吴筠《高士咏》组诗(共五十首),创作于盛唐道教兴盛时期。吴筠作为著名道士,通过咏颂庄子(唐代尊称通玄真人)阐发道家思想,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对隐逸精神的追求,同时暗含对官场名利的批判。
展开
作者信息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古诗数量:
129
名句数量:
407
作者其他古诗
1
览古十四首
1万阅读
2
游仙二十四首
1万阅读
3
高士咏。广成子
1万阅读
4
舟中遇柳伯存归潜山,因有此赠
1万阅读
5
建业怀古
1万阅读
6
高士咏。许先生
1万阅读
7
登庐山东峰观九江合彭蠡湖
1万阅读
8
步虚词十首
1万阅读
9
经羊角哀墓作
1万阅读
10
苦春霖作寄友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