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方厌秦德,战伐何纷纷。
四皓同无为,丘中卧白云。
自汉成帝业,一来翼储君。
知几道可尚,隐括成元勋。
天下百姓厌倦秦朝的暴政,战乱纷争不断。 商山四皓却超然物外,隐居山间与白云为伴。 直到汉朝建立后,他们出山辅佐太子稳固国本。 懂得审时度势的智慧值得推崇,隐居者终成开国元勋。
此诗以历史典故为载体,展现三重思想维度: 1. 表层叙事:完整再现四皓"隐居-出山-建功"的人生轨迹 2. 政治隐喻:通过秦暴政与汉初治世的对比,强调"识时务者为俊杰" 3. 哲学思考:将道家"无为"与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巧妙融合 艺术上采用"起承转合"结构,末句"隐括成元勋"点明题旨,体现唐代咏史诗"以史为鉴"的特点。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展现乱世景象,中间"白云"意象突显隐者高洁;后四句揭示隐者实为"知几"(预判时势)的智者。通过"无为"与"元勋"的矛盾统一,完成对隐逸价值的升华,体现唐代士人"隐以待时"的政治智慧。
吴筠作为唐代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此诗是其《高士咏》组诗之一,借咏商山四皓表达对隐逸智慧的推崇。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暗含对时局动荡中士人应保持节操的劝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