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汉朝皇帝选拔隐逸之士,众多贤才皆已安定。 至高德行不可动摇,唯有严君平深藏不露。 他通过卜筮教化世俗,以《指归》阐发玄妙经义。 闭门推演天象变化,何须踏入宫廷争名逐利。
本诗通过四组意象层层递进: ① 政治语境(汉皇举逸)→ ② 人格对比(至德湛冥)→ ③ 学术成就(训俗畅经)→ ④ 精神境界(闭关观象)。 艺术特色有三: 1. 双关运用:"湛冥"既指严君平隐居状态,又暗合老子"玄之又玄"思想 2. 动静结合:"闭关"的静修与"动元象"的推演形成张力 3. 结尾设问:以反问强化隐士价值,引发读者思考仕隐选择
全诗以对比手法展开: 首联以"多士咸已宁"反衬严君平的特立独行; 颔联"至德不可拔"凸显其坚守本心的品格; 颈联通过"卜筮""指归"展现其以道化俗的智慧; 尾联"闭关动元象"将隐士形象升华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语言简练,用典自然,完美呈现道家隐逸思想。
此诗出自唐代道士吴筠的《高士咏》组诗,共五十首,歌颂历代隐逸高士。 吴筠身处盛唐,目睹官场浮华,借严君平事迹表达对道家清静无为、超脱名利精神的推崇, 亦暗含对当时士人趋炎附势风气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