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休抱遐心,隐括自为美。
卖药不二价,有名反深耻。
安能受玄纁,秉愿终素履。
逃遁从所尚,萧萧绝尘轨。
韩康心怀高远之志,隐居修身自得其乐。 他卖药从不讨价还价,反而以声名显赫为耻。 怎会接受官爵厚禄?只愿终身坚守朴素本心。 追随内心选择遁世,萧然远离尘世喧嚣。
本诗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层次:首先理解韩康"卖药不二价"体现的诚信精神和"有名深耻"的淡泊态度;其次注意"玄纁"与"素履"的象征性对比,体现仕隐选择;最后体会"萧萧绝尘轨"中"萧萧"双关既形容风声又暗示清寂,"尘轨"比喻世俗生活轨迹。全诗通过具体细节刻画,将抽象的高士品格具象化,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如何用意象群构建隐士形象。
全诗采用"总-分"结构,首联总写韩康的隐士风范,中间两联通过"不二价""拒玄纁"两个典型事例凸显其耿介性格,尾联以"萧萧"叠字强化超脱意境。诗人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将世俗名利与隐士操守形成强烈反差,最后"绝尘轨"的意象收束全篇,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盛唐咏史诗的典型特征。
本诗出自唐代道士吴筠《高士咏》组诗,该组诗共五十首,歌颂历代高洁隐士。创作于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崇尚隐逸之风,吴筠通过咏史表达对隐逸精神的推崇,反映盛唐时期知识分子对仕隐矛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