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观时人趣,矫迹务驰声。
独有高文通,讼田求翳名。
公车徒见累,爵禄非所荣。
隐身乐鱼钓,世网不可撄。
我看当下人们的追求,总是矫饰行迹以求声名显赫。 唯有高文通(高凤)与众不同,为争田产却希望隐姓埋名。 公车征召只会徒增负累,爵位俸禄并非他所向往的荣耀。 他隐逸自适,以钓鱼为乐,世俗的罗网无法束缚他的心性。
本诗核心在于"隐"与"显"的辩证:高凤在诉讼中"求翳名"的细节,比单纯拒绝征召更显淡泊境界。诗人通过"鱼钓"意象与"世网"的对立,揭示真正的自由在于精神超脱。艺术上,前两句铺陈社会风气,后六句聚焦高凤,形成强烈反差,末句"不可撄"三字斩钉截铁,完成对隐士形象的终极定格。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首联批判时人沽名钓誉,颔联以高凤"讼田求翳名"的反常行为凸显其淡泊;颈联直指爵禄非其所求,尾联"隐身乐鱼钓"的意象生动展现其超脱。语言简练,用典自然,在短短八句中完成对隐士风骨的立体塑造。
此诗为唐代道士吴筠《高士咏》组诗之一,赞颂东汉隐士高凤不慕荣利的高洁品格。吴筠身处盛唐,目睹世人追逐功名,故借古讽今,通过高凤的形象表达对隐逸精神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