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惊此路险,我爱山前深。
犹恐佳趣尽,欲行且沉吟。
人们惊叹这条山路险峻难行,我却独爱山前幽深的景致。 唯恐眼前的美景终有尽头,想要继续前行却又徘徊沉吟。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写景层面:"险""深"二字勾勒出缙云岭的地貌特征,建立空间纵深感 2. 情感层面:通过"爱-恐-欲"的心理变化,展现诗人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 3. 哲理层面:末句"沉吟"暗喻道家"坐忘"境界,体现物我两忘的审美体验 教学时可结合吴筠《宗玄集》中"观妙""守静"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唐代山水诗的道教文化内涵。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开:首句以"人惊"反衬"我爱",突显诗人异于常人的审美取向;后两句用"犹恐""欲行"的矛盾心理,将刹那与永恒的哲思融入山水体验。二十字中既有险径深山的实景描摹,又蕴含道家"得意忘言"的玄理,语言凝练而意境层深。
此诗作于吴筠游历浙东山水期间。作为唐代著名道士诗人,吴筠常以山水寄托超脱尘世之志。缙云岭险峻奇绝的景观触发其矛盾心境:既渴望深入探幽,又恐美景转瞬即逝,折射出修道者对自然永恒之美的追求与人生短暂的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