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得道成仙已有八百年,却未曾持剑斩人头。 玉皇大帝尚未降下天界诏令,暂且贩卖乌金在尘世中随波逐流。
此诗需注意三个层次: 1. 表面叙事:通过时间跨度("八百秋")与行为对比("飞剑"与"货乌金")制造戏剧性 2. 道教思想:反映内丹派"和光同尘"的修行理念,强调仙凡一体的境界 3. 社会隐喻:"乌金混世"暗指知识分子在仕隐之间的生存状态 诗中"玉皇未有天符至"是关键转折,既保持仙家身份认同,又为世俗行为找到合理借口,体现唐代道教徒"身隐市朝"的特殊生存智慧。
全诗以诙谐口吻展现修道者的双重境遇: 首句"八百秋"夸张表现道行高深,次句"不曾飞剑"颠覆仙人形象,凸显慈悲之心; 后两句以"天符未至"为转折,用"货乌金"的世俗行为与仙家身份形成强烈反差,在自嘲中暗含对尘世规则的洞察。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体现唐代道教诗"以俗写仙"的独特风格。
此诗为唐代道士吕岩(吕洞宾)所作,反映其修道者的超然心态与世俗生活的矛盾。唐代道教盛行,吕岩作为内丹派代表人物,诗中借"乌金混世"的意象,表达在未得仙界正式认可前,暂混迹尘世的无奈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