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鼓,梭肚两头栾。
钉著不知侵骨髓,打来只是没心肝,空腹被人谩。
江南的鼓,两头尖尖像梭子般鼓起。 鼓钉深深扎入却不觉痛入骨髓, 敲打时仿佛没有心肝, 空荡荡的鼓腹任人嘲弄欺瞒。
此诗解读需注意三重维度: 1. 器物层:准确理解唐代鼓的形制(梭肚栾头)与制作工艺(钉钉固定) 2. 文学层:把握"骨髓""心肝"等人体喻象对鼓的人格化塑造 3. 社会层:联系安史之乱后官民对立的时代背景,体会"被人谩"的批判指向 教学时可对比白居易《琵琶行》中乐器描写,体会唐代音乐题材诗歌的不同表现方式。
全诗以鼓喻人,构思奇绝。"梭肚"写其形,"钉著"揭其痛,"没心肝"刺其无情,"空腹"讽其虚妄。四句层层递进:首句状物,次句写伤害之深,三句斥冷漠本性,末句点破可悲结局。双关语运用精妙(如"心肝"既指鼓槌又指人性),将乐器特征与社会批判完美结合,堪称唐代讽刺诗短章典范。
此诗出自唐代民间,作者不详。中唐后社会矛盾加剧,诗人借咏鼓暗讽官僚体系:表面威风(如鼓声震天),实则内里空虚(空腹),对百姓的压榨(钉著骨髓)却麻木不仁(没心肝)。符合唐代咏物诗"托物言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