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峡东西路正长,行人名利火然汤。
路傍著板沧浪峡,真是将闲搅撩忙。
沧浪峡分东西两路漫长延伸,行人为名利奔波如烈火烹油般焦灼。 路旁竖立的沧浪峡标牌,仿佛故意用闲景撩拨着忙碌的行人。
本诗以旅途即景切入,首句"分峡东西"既写实又隐喻人生抉择。次句"火然汤"三字活用通感修辞,将视觉(火)与触觉(汤)交融,强化名利场的煎熬感。后两句转折精警,"著板"这个日常细节被赋予哲学意味——自然永恒与人生匆忙的对照。诗人通过"闲"与"忙"的错位搭配,质问功利人生的意义,与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形成有趣互文。全诗二十八字中,"路"字重复出现,暗合主题的轮回感。
诗歌运用对比手法凸显主旨:前两句以"路正长"与"火然汤"形成空间与心理的双重张力,后两句通过"闲"与"忙"的悖论式组合,揭示世人被名利异化的生存状态。"搅撩"二字尤为精妙,将自然景物拟人化,暗示闲适本真的生活对功利之徒的讽刺性召唤。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体现唐代讽喻诗以小见大的艺术特色。
创作于唐代中晚期,反映科举制度下士人奔波求仕的社会现象。诗人途经交通要道沧浪峡时,目睹行人匆匆、竞逐名利之态,借题壁诗形式讽刺世态。唐代"题壁诗"盛行,驿站、名胜常成为文人即兴创作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