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验发生洞,先开冰雪行。
窥临见二翼,色素飞无声。
状类白蝙蝠,幽感腾化精。
应知五马来,启蛰迎春荣。
露冕□之久,鸣驺还慰情。
想要探访发生洞的奥秘,需先踏过冰雪覆盖的小径。俯身窥见一双翅膀,洁白如雪却飞得悄然无声。形似白蝙蝠,幽深中似有精灵升腾。料想是五马将至的征兆,唤醒蛰伏迎接春日的繁荣。久立洞前凝望,车马声传来慰藉游情。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自然描写:以极简笔墨勾勒腊月洞窟的凛冽与白蝙蝠的奇异,突出“色素飞无声”的视觉与听觉反差。 2. 哲学思考:白蝙蝠“腾化精”暗合庄子“物化”思想,体现诗人对自然造化的敬畏。 3. 社会隐喻:“五马来”既写实又象征,将官员巡游、节气更替与政治清明相联系,反映唐代“天人感应”观念。
全诗以白蝙蝠为意象核心,通过“冰雪”“无声”“幽感”等词营造空灵意境。前四句写实,后四句转入象征:白蝙蝠既是自然奇观,又暗喻超脱尘俗的仙家之气。“五马来”将自然现象与人事关联,赋予节气更迭以仪式感。末句“慰情”透露诗人对仕隐矛盾的调和,展现唐代文人“外儒内道”的精神追求。
此诗为唐代诗人韦洪所作,贞元十四年(798年)冬,他任户曹时随兖州刺史任要祭岱岳,途中游历发生洞,见双白蝙蝠飞翔而作。诗中融合了道教洞天思想与唐代官员巡游文化,反映了唐人探幽寻胜的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