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讲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历史层面:诗歌紧扣“安史之乱”这一核心历史事件,前四句几乎是对玄宗奔蜀、马嵬之变的史实概括,具有强烈的史诗性质。
情感层面:全诗弥漫着浓厚的悲伤情绪,既有对国破家亡的痛心(“胡尘犯阙”),也有对爱情悲剧的哀挽(“云雨萧散”),更有对君王漂泊、归期无望的深切关怀与无奈(“君王何日归还”、“回首千山万山”)。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胡尘”的野蛮与“金辂玉颜”的尊贵形成对比,突出变故之剧烈。
 
        - 典故运用:“云雨”一词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恩爱欢愉的逝去。
 
        - 叠词与对仗:“朝恨暮恨”、“千山万山”通过叠词强化了情感的深度与空间的广度,对仗工整,音韵铿锵。
 
        - 象征与双关:尾联的“初月”与“蛾眉”是点睛之笔,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心中幻影(对杨贵妃的追忆),情景交融,意蕴深长,将个人的哀思升华到对历史与人生无常的普遍慨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虽短小,但内涵丰富,情感沉郁,艺术手法高超,成功地再现了特定历史时刻的悲剧氛围与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