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德政上睦州胡中丞
方干 〔唐朝〕
上德由来合动天,旌旗到日是丰年。
群书已熟无人似,五字研成举世传。
莫道政声同宇宙,须知紫气满山川。
岂唯里巷皆苏息,犹有恩波及钓船。
写山
写人
山川
古诗译文
高尚的德政自古以来就能感动上天,象征着吉祥的旌旗抵达之日便预示着丰收之年。
胡中丞饱读群书,学识精熟无人能及,他所创作的五言诗精雕细琢,闻名于世。
不要说他的政绩声望只与天地共存,要知道祥瑞的紫气已弥漫于山川之间。
他的恩德岂止让街巷百姓都得以休养生息,甚至连江上渔船的钓者都受到了恩泽。
展开
知识点
作者:方干,唐朝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工于律诗,以诗名世,然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镜湖。 诗题中的“中丞”:官名,唐代为御史台副长官,常作为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紫气”的典故:源自道家,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至。后用以指祥瑞之气或宝物的光气。 酬赠诗:古代文人之间互相往来,以诗词唱和、赠答的作品,常用于表达赞美、勉励、惜别等情感。
展开
古诗注解
上德:
至高无上的德政、美德。
合动天:
合乎天意,能够感动上天。
旌旗:
旗帜,这里指官员仪仗,象征胡中丞的到来。
五字研成:
指精心创作五言诗(每句五字)。
政声:
为官的政治声誉。
紫气:
祥瑞的光气,多与圣人、贤者出现相关。
里巷:
街巷,代指民间百姓。
苏息:
休养生息,从困苦中得到恢复。
恩波:
恩泽如水流般广布。
钓船:
渔船,代指最普通的劳动者。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颂扬德政的七言律诗。讲解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理解诗题,明确歌颂的对象是睦州的胡中丞。其次,逐联分析诗句含义,首联点明德政感天应人,带来丰年;颔联赞美胡中丞的学识与文才;颈联以夸张手法极言其政声远播、祥瑞普降;尾联则具体描写德政如何惠及社会各阶层,甚至最底层的渔民。再次,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运用“旌旗”、“紫气”等象征性意象,以及工整的对仗。最后,结合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理解此类诗歌在士人交往和政治文化中的功能与意义。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颂扬德政为核心,结构严谨,层层递进。首联以“上德动天”起笔,将德政与天意相连,气象宏大,奠定了全诗的颂扬基调。颔联赞美胡中丞的文才,通过“群书已熟”和“五字研成”展现其学识渊博与文学造诣,说明其德政有深厚的文化根基。颈联进一步升华,用“紫气满山川”的意象,将政声的影响从人间扩展到整个自然空间,极具浪漫色彩。尾联笔锋转向民生,以“里巷苏息”和“恩波及钓船”的具体事例,点明德政惠及万民的实质效果,亲切而富有说服力。全诗语言精炼,对仗工整,巧妙地将对个人的赞美与对理想政治的期许融为一体,是唐代酬赠诗中的佳作。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写给睦州刺史胡某的赠诗。胡中丞在睦州任职期间,施行德政,颇受百姓爱戴,政绩与文才都很有声望。方干作为同时代的文人,写下此诗,旨在颂扬胡中丞的治理才能和个人修养,表达对其政绩的赞美和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情。这类诗作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以诗赠答、颂扬清官良吏的文化风气。
展开
作者信息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
373
名句数量:
1380
作者其他古诗
1
衢州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2
思江南
1万阅读
3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万阅读
4
君不来
1万阅读
5
元日
1万阅读
6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1万阅读
7
题君山
1万阅读
8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9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10
赠江南僧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