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沉。
青苔长满小路,潺潺流水又深入林间。 远离市井喧嚣,每日只闻鸡犬之声悠远。 空寂山丘中思绪飘渺,浩渺湖上心境澄明。 长啸傲然间再无欲求,不觉间已成隐逸之人。
此诗可分层解读:前两联写景,通过空间隔离表现物理层面的隐居;后两联抒情,展现精神层面的超脱。艺术特色上,采用由外而内、由实入虚的递进结构,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教学中可重点分析"啸傲转无欲"的转折关系,体会诗人从有意避世到自然忘我的心境变化。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隐居图景:首联通过"青苔""流水"构建幽静空间,颔联以听觉对比突出远离尘嚣,颈联转入心理描写展现空明心境,尾联用"啸傲""陆沉"完成隐士形象的塑造。诗中"常""复"等字体现时间的绵长,强化了隐逸生活的恒常性。
此诗作于常建晚年隐居时期。唐玄宗天宝年间,常建因仕途失意选择归隐,诗中"远与市朝隔"正是其脱离官场后的生活写照。唐代隐逸文化盛行,文人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