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围绕“闺情”(闺中女子的情思)展开,核心情感是“思念”与“哀怨”。讲解时可把握以下几点:
一、抓取意象,品味情感:诗中“日暮”、“空烛”、“不解衣”等意象,共同营造了孤寂、清冷、愁怨的氛围。讲解时可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意象如何服务于情感表达。
二、分析动作,窥探心理:“歇”、“嫌”、“收”、“懒起”、“怨坐”、“愁眠”、“梦见”等一系列动词和状态词,清晰地展现了女主人公从傍晚到入睡的行为与心理变化轨迹,由身体的疲惫写到内心的孤寂愁苦,再写到梦中的慰藉与醒后的失落,层次分明。
三、关注尾联,体会深情:尾联是情感的集中爆发点。“频梦见”极言思念之切,“莫应知”则道出了相思双方信息不通的无奈与委屈,含有“你可知我如此想你”的嗔怪与深情,语浅意深。
四、联系背景,理解主题:结合唐代社会背景,理解此类闺怨诗产生的现实根源,认识其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面貌。
总之,这首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长,需要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日常生活细节和深沉真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