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我来到越地漫游,梦中仍思念着故友。 长久以来独行的愿望,今日终于得以尽情游览。 攀登台岭踏过石阶,沿着耶溪逆流穿过林间湍流。 弃舟登岸步入佛寺,在高阁中休憩闻着檀香。 晴日下的秦望山近在眼前,春日的镜湖水面辽阔。 远眺美景却无人共赏,卑微的职位徒然让人心忧。 白云终日徘徊不散,沧海潮汐去而复返。 故乡远在天边,好友却在朝堂之上。 期待与你携手同游,不知何时才能辞官归隐。
这首诗展现了孟浩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色。前八句写景,移步换景,通过"践磴石""溯林湍"等动作描写,使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同游览。中间"晴山"一联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写景名句。后八句抒情,由景生情,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的渴望。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清新自然,体现了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的艺术成就。
全诗以游踪为线索,描绘了越地山水之美。"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一联写景如画,展现了江南春日的明媚风光。后四句转入抒情,通过"白云""沧海"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归隐的心情。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体现了孟浩然山水诗的一贯风格。
此诗作于孟浩然漫游越地时期。诗人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在游览云门山时写下此诗寄赠友人包户曹和徐起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