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核心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怀才不遇,而是通过描写一张被遗弃的珍贵古琴来委婉表达。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雅品格和卓越才华的象征。诗中的“蜀琴”就是诗人自我的投射。
讲解时可以抓住几个关键点:首联“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营造了一种被冷落、被遗忘的氛围。颔联“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是点睛之笔,外在的“脆”(境遇不佳)与内在的“荣”(品质犹存)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虽处困境却坚守高洁的本质。颈联和尾联引入了“知音”与“聋俗”的对立,并借用“钟期”听“鸾凤声”的典故,强烈地表达了渴望被理解、被赏识的心声,以及对现实社会埋没人才的愤懑。整首诗层次清晰,从描写器物到抒发感慨,自然流畅,情感真挚,是孟浩然抒写个人感慨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