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寄赵正字
寄赵正字
孟浩然 〔唐朝〕
正字芸香阁,幽人竹素园。
经过宛如昨,归卧寂无喧。
高鸟能择木,羝羊漫触藩。
物情今已见,从此愿忘言。
写鸟
写人
写羊
古诗译文
赵正字在芸香缭绕的馆阁中任职,我则如幽居者在竹简书堆的园林里生活。往日的相见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如今归卧山林只觉寂静无声。高飞的鸟儿懂得选择栖身之木,公羊却莽撞地触抵篱笆。人情世态如今我已看清,从此愿效法庄子“得意忘言”的意境。
展开
知识点
1. 赵正字:唐代秘书省属官,负责校勘典籍 2. 羝羊触藩:典故源自《周易·大壮卦》“羝羊触藩,羸其角” 3. 忘言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4. 竹素:古人用竹简书写,故以“竹素”代指书籍 5. 芸香:古人用以防蛀的香料,引申为书香雅致意象
展开
古诗注解
芸香阁
:秘书省别称,赵正字任职处。
竹素园
:藏书之所,喻指诗人隐居读书处。
高鸟择木
:喻贤者择主而事。
羝羊触藩
:喻处境尴尬,语出《易经》。
忘言
:典出《庄子》,谓超脱言辞的玄妙境界。
展开
讲解
此诗核心在阐释仕隐抉择的人生哲学。前四句通过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对照,构建出动静相生的意境。后四句转入隐喻系统:“高鸟”喻洞察时势的智者,“羝羊”讽喻在官场中进退失据者。尾联的“物情”既指官场生态,更涵盖天地万物运行规律。诗人以“愿忘言”作结,既呼应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境,又暗含对《庄子》“得意忘言”哲学思想的实践,将诗歌提升到天人合一的哲学高度。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对仗工整的笔法展开空间对照:首联以“芸香阁”对“竹素园”,暗示庙堂与山林的二元对立。中间四句通过“经过”与“归卧”的时间纵深感,以及“高鸟择木”与“羝羊触藩”的象征对比,暗喻仕途险恶与智者远祸的生存智慧。尾联以“物情”二字收束全局,最终升华为“忘言”的哲学境界,将个人际遇转化为对宇宙规律的体认,展现出孟浩然诗歌“气象清夷”的审美特质。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浩然科场失意后漫游吴越时期。诗人借寄赠任职秘书省的朋友赵轁(或赵主簿),通过对比友人任职清贵与自身隐沦的境遇,抒发对官场生态的清醒认知,以及归隐后追求精神超脱的人生态度。
展开
作者信息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古诗数量:
445
名句数量:
1530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故人庄
1.2万阅读
2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3
送杜十四之江南
1.1万阅读
4
耶溪泛舟
1.1万阅读
5
晚泊浔阳望庐山
1.1万阅读
6
万山潭作
1.1万阅读
7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1万阅读
8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9
渡浙江问舟中人
1.1万阅读
10
檀溪寻故人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