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卢少府使入秦
送卢少府使入秦
孟浩然 〔唐朝〕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
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
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写山
离恨
古诗译文
楚地的关隘遥望秦国的方向,两地相隔千里之遥。
州县官员勤勉于朝廷事务,山河间传递着使者的车马。
饯别的宴席在江边摆开,离别前的书信写满愁绪。
愿你能在芳菲的年华欣赏美景,就像二月初娇啼的黄莺。
展开
知识点
1. 地理意象:楚关(湖北)-秦国(陕西)的空间对比 2. 官职制度:少府为县尉别称,主管治安司法 3. 送别习俗:祖筵即饯行宴,源于先秦"祖道"仪式 4. 时间意象:"二月初"对应物候特征(莺啼) 5. 对仗特点:首联"楚关"对"秦国",颔联"州县"对"山河" 6. 诗体特征:五言律诗,押平声鱼韵(馀、车、书、初)
展开
古诗注解
楚关
:指楚国故地的关隘,此处代指送别之地。
秦国
:唐代指长安一带,为卢少府出使目的地。
勤王事
:指地方官员为朝廷事务奔波效力。
使车
:使者乘坐的车马,象征公务往来。
祖筵
:饯行的酒宴,古称送别宴为"祖道"。
芳年赏
:美好年华中的赏心乐事。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结构层面:遵循"起承转合"律诗规范,首联点题,颔联拓展,颈联转折,尾联收束。
2. 情感层面:通过"离恨"与"愿及"的对比,完成从公务叙写到私人祝福的情感升华。
3. 艺术层面:运用"望""转""列""赏"等动词串联意象,以"娇莺"的听觉形象突破视觉描写的局限,体现孟诗"语淡味浓"的特色。诗中暗含的仕隐矛盾,正是盛唐文人典型心态的写照。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空间对仗开篇,"千里馀"的夸张手法强化了离别之远。颔联"勤王事"与"转使车"的公务意象,与尾联"芳年赏"的私人情怀形成张力。颈联"江上列""别前书"的具象描写,使离愁可视化。末句以早春莺啼的明媚意象作结,既是对友人的祝福,又暗含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典型体现了孟浩然"清淡自然"的诗风,在简练语言中蕴含深沉情感。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年间孟浩然隐居襄阳时期。卢少府(县尉尊称)奉命入秦(长安)公干,作为友人的孟浩然在楚地(今湖北)为其送行。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遥远的关切,又暗含对自己隐居不仕的感慨,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仕"与"隐"的矛盾心理。
展开
作者信息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古诗数量:
445
名句数量:
1530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故人庄
1.2万阅读
2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3
送杜十四之江南
1.1万阅读
4
耶溪泛舟
1.1万阅读
5
晚泊浔阳望庐山
1.1万阅读
6
万山潭作
1.1万阅读
7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1万阅读
8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9
渡浙江问舟中人
1.1万阅读
10
檀溪寻故人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