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
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
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独自漫步的人如今在何处?嵩阳古城仍矗立着旧时的楼阁。 岁末寒冬寻访年长的故友,巡视州县时诸侯簇拥相随。 北望是无边的森林与荒野,沮水与漳水在东边交汇奔流。 客居他乡却遇见了知心好友,从此不再有远离故土的忧愁。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其一采用"起承转合"经典结构,由物及人,由景入情;其二"岁寒"既实指季节,又暗喻政治环境,与"耆旧"形成双重隐喻;其三尾联突破传统羁旅诗的哀愁基调,展现盛唐文人豁达胸襟。应注意"无复越乡忧"并非消解乡愁,而是以知己之情暂时冲淡了漂泊之感,这种复杂情感的表达正是孟浩然诗作的独特魅力。
全诗以空间转换架构情感脉络:首联以"独步"与"故楼"的今昔对照起兴;颔联通过"岁寒""诸侯"展现人物活动;颈联"北望""东流"展开壮阔的地理画卷;尾联点明"遇知己"的深层主题。对仗工整中见自然流转,"林莽""沮漳"等意象选择凸显楚地特色,最后升华的羁旅之情颇具盛唐气象。
此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年)冬,孟浩然漫游荆楚期间。时张九龄任荆州长史,诗人陪同登临嵩阳楼。诗中既描绘了楚地苍茫景色,又抒发了在异乡遇知己的慰藉,反映了盛唐文人漫游交友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