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春情
春情
孟浩然 〔唐朝〕
青楼晓日珠帘映,红粉春妆宝镜催。
已厌交欢怜枕席,相将游戏绕池台。
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更道明朝不当作,相期共斗管弦来。
写草
写梅
古诗译文
朝阳映照着青楼的珠帘,女子们对镜梳妆忙着打扮。
已经厌倦了男女欢爱,更留恋床席间的温存,相约着去池畔园台游玩嬉戏。
坐下时衣带缠绕着纤细的春草,行走间裙摆轻拂过飘落的梅花。
更说好明天可不能失约,相约一起比赛演奏管弦乐器。
展开
知识点
1. 诗题“春情”意指春天的情致,或特指男女在春天萌发的情感。 2. 诗中“青楼”一词在唐代多指豪华精致的楼房,是中性乃至褒义的,与宋以后专指妓院含义不同。 3. 孟浩然(689-740),盛唐著名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4. 律诗要求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必须对仗,此诗颈联“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对仗极为工整。 5. “斗管弦”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繁荣,文人雅士常以演奏乐器为乐事。
展开
古诗注解
青楼
:此处指显贵家华美的楼房或女子居所,非后世妓院之意。
红粉
:指女子化妆用的胭脂白粉,代指美女。
交欢
:指男女欢爱之情。
相将
:相随,一起。
裙裾
:裙子的下摆。
更道
:更说,还约定。
不当作
:不可不做,指不能不赴约。
斗管弦
:比赛演奏音乐。斗,竞赛。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围绕着“春情”这一主题展开。首联写晨起梳妆,一派春日的生机与美好。颔联是关键转折,从室内私密的“交欢怜枕席”转向户外开阔的“游戏绕池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转换和对自然春光的向往。颈联是诗中的精彩部分,诗人通过极富想象力的细节“萦纤草”和“扫落梅”,将人物的活动与春日的细微景物紧密相连,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春意更加浓郁。尾联是对未来活动的期待,将欢愉的情绪延续至明天,使全诗在充满希望和约定中结束,结构完整。讲解此诗,需注意理解唐代“青楼”等词语的特定含义,并体会孟浩然在田园诗之外,对生活场景捕捉的细腻功力。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丽人游嬉图。首联以“晓日珠帘”、“红粉春妆”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晨光中的华美楼阁与对镜梳妆的女子相映成趣。颔联笔锋一转,写其已厌腻深闺欢爱,而向往户外池台之趣,情感表达直率大胆。颈联“衣带萦纤草”、“裙裾扫落梅”两句,通过坐、行两个动态细节,将人物的婀娜姿态与春景巧妙融合,画面生动,对仗工整。尾联以明朝共斗管弦的约定作结,余韵悠长,尽显春日游乐的兴致勃勃。全诗语言流丽,意象鲜明,在孟浩然的诗作中别具一格,展现了世俗生活的欢愉之美。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作,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从诗题《春情》及内容看,当是描绘春日里青年男女的游冶情致。孟浩然虽以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展现了他对市井生活、男女情感的细腻观察,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及文人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展开
作者信息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古诗数量:
445
名句数量:
1530
作者其他古诗
1
过故人庄
1.2万阅读
2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3
送杜十四之江南
1.1万阅读
4
耶溪泛舟
1.1万阅读
5
晚泊浔阳望庐山
1.1万阅读
6
万山潭作
1.1万阅读
7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1.1万阅读
8
送朱大入秦
1.1万阅读
9
渡浙江问舟中人
1.1万阅读
10
檀溪寻故人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