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亭春尽共为欢,印绶居身是大官。
遁迹岂劳登远岫,垂丝何必坐谿磻。
诗联六韵犹应易,酒饮三杯未觉难。
每况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
风吹野柳垂罗带,日照庭花落绮纨。
此席不烦铺锦帐,斯筵堪作画图看。
春末时节在幽静的亭中共聚欢宴,身佩印绶的我们皆是高官。 隐居何须攀登远山,垂钓也不必坐在溪畔。 联句六韵还算容易,饮酒三杯也未觉难。 每次相聚胸怀如宴会般畅快,共将心事比作起伏的波澜。 野柳随风垂下如罗带,庭花在阳光下飘落似绮纨。 此席无需铺陈锦帐,这场筵席本身就如画般可观。
唐代官员致仕制度 七老会文人集团 律诗六韵格式 磻溪垂钓典故 中唐吏隐文化 绮纨的纺织工艺
本诗核心在于揭示唐代士人"隐于朝"的双重生活状态。首联以"印绶"彰显身份,却用"幽亭"营造隐逸氛围。颔联用姜尚典故,表明无需刻意求隐。颈联写诗酒唱和,是唐代文人的标准社交方式。尾联"画图看"的比喻,将现实场景艺术化,体现"生活艺术化"的审美追求。全诗在官与隐、实与虚之间保持微妙平衡,反映中唐士大夫典型的精神世界。
全诗以"春尽"起兴,通过"印绶"与"遁迹"的对比,展现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士人情怀。中二联以"诗联""酒饮"写文人雅趣,"垂罗带""落绮纨"的比喻新颖精妙。尾联"不烦铺锦帐"的洒脱,凸显唐代致仕官员"吏隐"的生活美学。对仗工整处如"遁迹"对"垂丝","诗联"对"酒饮",体现律诗严谨法度。
此诗为唐代官员群体的"七老会"雅集之作,参与者多为致仕高官。通过描写春末宴饮场景,展现唐代士大夫阶层淡泊名利、寄情诗酒的晚年生活情趣,反映中唐时期文人"大隐于朝"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