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赋得沽美玉
赋得沽美玉
未知 〔唐朝〕
谁怜被褐士,怀玉正求沽。
成器终期达,逢时岂见诬。
宝同珠照乘,价重剑论都。
浮彩朝虹满,悬光夜月孤。
几年沦瓦砾,今日出泥涂。
采斫资良匠,无令瑕掩瑜。
日出
古诗译文
谁会怜惜那身披粗布短衣的贤士,他怀抱着美玉正等待识货的人来购买。 成就大器终归会通达显贵,遇到明时又怎会被冤枉诬陷? 美玉的光彩如同明珠照亮车驾,其价值之高可与名剑在国都中论价相比。 它闪烁着浮光,使清晨的彩虹都显得满溢,悬挂的光辉在孤寂的夜晚胜过月色。 多少年埋没在瓦砾之中,今日终于从泥土中被发掘而出。 采伐雕琢需依靠优秀的工匠,切莫让瑕疵掩盖了美玉的光辉。
展开
知识点
赋得体:古代诗歌体裁,多为命题作诗,常见于科举考试或文人雅集,题目多加“赋得”二字,源自《诗经》“赋”法,讲究结构工整、用典精当。 怀才待沽:出自《论语·子罕》,原指美玉等待识货的商人出售,后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被人赏识任用。 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表达作者的志向、情感或思想。本诗以“美玉”象征贤才,是典型的托物言志
展开
古诗注解
被褐士
:身穿粗布衣服的人,指有才德而未被重用的隐士或寒士。
怀玉求沽
:语出《论语·子罕》“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比喻贤才待用。
成器
:成为有用之才,比喻人才得到任用。
逢时
:遇到好时机,指政治清明、君主贤明的时代。
见诬
:被冤枉、被误解。
宝同珠照乘
:美玉的珍贵如同隋侯之珠,光芒可照亮车驾,极言其贵重。
价重剑论都
:价值堪比名剑,在国都中可作为衡量标准,形容其稀有珍贵。
浮彩朝虹满
:美玉的光彩流动,使早晨的彩虹都显得逊色。
悬光夜月孤
:夜晚玉光闪耀,仿佛孤月般明亮。
沦瓦砾
:埋没在碎砖烂瓦之中,比喻贤才被埋没。
出泥涂
:从污泥中被发掘出来,比喻从卑微境地被提拔。
采斫资良匠
:开采雕琢依赖优秀的工匠,喻人才需伯乐识别与培养。
瑕掩瑜
:瑕疵掩盖了美玉的光彩,比喻小缺点掩盖了大优点。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美玉”为核心意象,通篇运用比喻手法,将贤才比作美玉,结构严谨,情感层层递进。开篇“谁怜被褐士”直抒胸臆,表达怀才不遇的悲慨;继而“成器终期达”转为坚定信念,展现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中间两联极尽铺陈,以“珠照乘”“剑论都”“朝虹”“夜月”等华美意象渲染美玉之珍贵,象征人才的非凡价值。后四句写美玉从“沦瓦砾”到“出泥涂”的命运转折,暗喻贤才终将被发现。结尾“无令瑕掩瑜”既是呼吁社会珍视人才,也隐含对识才者的期待。全诗语言典雅,对仗工整,气势恢宏,体现了典型的唐人风骨与理想主义情怀。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为《赋得沽美玉》,属“赋得体”,多为科举试帖诗或文人集会命题作诗。题目取自“怀才待沽”之意,源自《论语》典故。唐代科举制度下,许多有才之士长期沉沦下僚,渴望被赏识任用。本诗虽作者不详,但应是借“美玉待沽”之题,抒发寒士怀才不遇、期盼知遇的普遍心理。诗中通过对美玉从被埋没到重见天日的描写,寄托了士人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唐代文人积极入世、追求功名的时代精神。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