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核心:这是一首唐朝的抒情小诗,虽然作者不详,但通过“奉陪吕使君楼上夜看花”的题目和诗句,能清晰知道它记录的是“诗人陪太守夜登城楼赏园花”的经历。接下来,我们分步骤理解这首诗:
第一步,读懂字面意思。先看前两句,“城上芳园花满枝,城头太守夜看时”,就是说城墙上的花园里鲜花都开得满枝都是,晚上的时候,太守(吕使君)就在城楼上看这些花。这里要注意“城上芳园”和“城头”是相近的地点,一个是看花的地方(花园),一个是太守站立的地方(城楼),画面感很清晰。
第二步,关注关键细节。第三句“为报林中高举烛”很重要,为什么要“高举烛”?因为是“夜看”,晚上天黑看不清花,所以有人特意高高举起蜡烛照花,这个动作特别贴心,既让太守能好好赏花,也让我们感受到现场的温暖——不是太守一个人看,还有人在旁边细心照顾。
第三步,体会诗人情感。最后一句“感人情思欲题诗”,告诉我们诗人为什么写这首诗:他被“高举烛”的举动、和太守一起赏花的氛围打动了,心里有很多感触,所以想提笔写诗记录下来。这里的“感人情思”,不只是感动于“举烛”的小事,也包含对和太守同赏美景的愉悦,对这种融洽相处的珍惜。
再结合我们学的知识点想想:诗里的“使君”就是太守,是唐朝的地方大官,诗人用“奉陪”这个敬辞,说明他对太守很尊重,这符合当时的礼仪。而且唐朝文人就喜欢陪官员赏花写诗,这首诗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虽然短,但画面清楚、情感真实,从“看花”的景,到“举烛”的人,再到“题诗”的情,一步步推进,让我们感受到唐朝文人生活的雅致,也体会到人情小事里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