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绅: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现存《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2. 符竹:古代朝廷授予郡守等地方官的符节和竹使符,作为职权的凭证,后常代指官职。
3. 典故“淮阳效理”:出自《史记·汲郑列传》,汲黯为淮阳太守,治理地方有成效,但他常称病,此处李绅借以自比,表达为官的辛劳与无奈。
4. 典故“疏受辞荣”:疏受与其兄疏广均为汉宣帝时大臣,后二人同时辞官归乡,不恋荣华,成为历史上知止知足的典范。
5. 八公山:位于今安徽寿县附近,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此地,山上有八公祠等遗迹,诗中代指寿阳当地。
6. 新乐府运动:唐代中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注重诗歌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