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吟知识点

原文:《樵客吟》 | 作者:张籍 | 类型:知识点 | 阅读:0

1. 中唐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张籍是新乐府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樵客吟》是其践行该主张的典型作品。

2. 乐府诗的特点:乐府诗起源于汉代,最初是朝廷设立的音乐机构,后指该机构采集的民间诗歌及文人仿作,其特点是多反映现实生活、语言质朴自然、可配乐演唱,《樵客吟》虽为文人创作,但继承了乐府诗关注现实、叙事性强的传统。

3. 古代樵夫的生活状态:在古代农业社会,樵夫是常见的职业之一,主要以砍柴、卖柴为生,其劳作具有“苦、险、累”的特点——需深入山林,面临路途遥远、体力消耗大、野兽侵袭等问题,是古代底层劳动者生活的缩影,也是古诗中常见的题材(如王维《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樵夫形象,与张籍此诗形成不同视角的刻画)。

4. 古诗中的“松柏”意象:松柏在古代诗歌中常具有特殊象征意义,因其一四季常青、枝干坚韧,多象征坚韧不拔的品格、长寿、吉祥等。《樵客吟》中“松柏生枝直且坚,与君作屋成家宅”,既体现松柏的实用价值(可建房),也暗含其“坚固耐用”的特性,与常见的象征意义一脉相承。

5. 拟声词的运用:诗中“斧声坎坎”的“坎坎”是典型的拟声词,拟声词在古诗中可增强画面的生动性与听觉感染力,帮助读者通过声音联想具体场景,类似的例子还有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萧”(模拟落叶声)。

与樵客吟 相关类型

樵客吟古诗译文古诗译文 樵客吟知识点知识点 樵客吟古诗注解古诗注解 樵客吟讲解讲解 樵客吟古诗赏析古诗赏析 樵客吟创作背景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