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泛小fq二首》,首先看到诗歌的编号是8306,这是我们区分这首诗的重要标识。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小问题:诗中的“fq”因为文献流传的原因,具体指什么我们暂时无法完全确定,但结合诗中“头漾漾”“背萧萧”的描写,我们推测它是一种水鸟,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推测,一起走进这首诗的世界。
首先看“古诗译文”部分,两首诗都是写行船的场景:第一首从水塘边的水鸟写起,通过水鸟的动作感知风雨,再到诗人醉卧船中疑为江南客,充满了生活气息;第二首则聚焦船的行进,竹篙拨水、青幕覆船,还有岸边的竹藤倒影,最后点明是向湖州行进。译文帮我们把古诗的意思转化成了通俗的现代文,大家可以先通过译文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然后是“古诗注解”,这里用列表的形式解释了诗中的重点字词,比如“漾漾”是轻轻晃动,“萧萧”是细碎的声音,“青幕”是青色的帐幕,这些注解能帮我们解决读诗时遇到的“生字词”问题,尤其是“亚竹乱藤”里“亚”通“压”,这个通假字要注意,它写出了植物的茂密,大家可以结合注解再读一遍诗,感受这些字词的准确用法。
再看“创作背景”,我们知道白居易喜欢写江南风光,这首诗就是他在江南行船时写的。唐代江南水路发达,行船很常见,诗人可能是在公务或闲游时经过凤口去湖州,醉卧船上看到周围的景色,就写下了这首诗。了解背景能让我们更懂诗人的心境——他当时是放松、闲适的,所以诗里没有紧张的情绪,全是平和的画面。
接下来是“古诗赏析”,这部分要重点关注诗人的写景手法。第一首用“水鸟”的小动态写风雨的大环境,这叫“以小见大”;第二首从船的“缓进”写到岸边的“竹藤”,从近景到远景,层次很清楚。而且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景色里,比如“忽疑身是江南客”,直接说出对江南的喜爱,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是白居易诗的一大特点,大家可以试着找一找诗里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这种写法。
最后是“知识点”,这里总结了五个重要内容,比如白居易的诗风、唐代江南的水路、“以小见大”的手法等。这些知识点不只是针对这首诗,还能帮我们理解更多唐代古诗,比如以后再读到白居易的其他山水诗,就能想到他“语浅意深”的特点;再看到“竹篙”“行船”的意象,就能联想到唐代江南的交通情况。
总的来说,《泛小fq二首》是一首很有画面感的小诗,既有江南水乡的美,又有诗人闲适的情。大家可以结合译文、注解,再反复朗读诗句,试着想象自己也在那艘小船上,感受微风、细雨、竹藤倒影,这样就能更好地体会诗的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