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可以看作是对一位清廉基层官吏的画像。讲解时可抓住几个层次:首先,从诗题和开头写景入手,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其次,重点分析中间部分对“从兄子英”的描写,通过“薄宦无媒”、“方寸秦镜”、“折腰五斗”、“秩满少俸”、“家贫散财”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凸显人物品格的词语,体会诗人对其兄长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其怀才不遇、生活清贫的同情,更有对其坚守操守、慷慨好义品格的深深敬意。这反映了当时官场的现实和知识分子的价值观。最后,理解结尾的宴饮与别离,感受其中洋溢的亲情和淡淡的羁旅愁绪。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宴饮的记录,更是一曲对清官廉吏的赞歌,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