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诗核心在于借古论今。诗人选取“邹律”这一充满神话色彩的典故,并非赞美其神奇,而是通过“徒编录”“莫能抑”“莫能息”等否定词,批判当时社会法则的无效性。“人心不变迁”点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复杂,而“边苦有长征”呼应晚唐现实困境。最后两句转折,提出“至公开口”的务实主张——即公正的贤才举荐制度,才是强国之本。讲解时需注意:典故的反用手法、社会问题的层层揭示、以及诗人从批判到建构的逻辑演进,整体彰显了唐末诗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改革精神。
本诗核心在于借古论今。诗人选取“邹律”这一充满神话色彩的典故,并非赞美其神奇,而是通过“徒编录”“莫能抑”“莫能息”等否定词,批判当时社会法则的无效性。“人心不变迁”点明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性复杂,而“边苦有长征”呼应晚唐现实困境。最后两句转折,提出“至公开口”的务实主张——即公正的贤才举荐制度,才是强国之本。讲解时需注意:典故的反用手法、社会问题的层层揭示、以及诗人从批判到建构的逻辑演进,整体彰显了唐末诗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