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通过对龟山寺鱼池景象的描绘和对相关人事的议论,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前两句“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描绘了寺中人为鱼池添水,使得白莲存活、鱼儿得以“生天”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慈悲为怀的氛围,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三四句“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由寺中景象转向对世俗之人的感慨,批评了平庸之人不理解真正的慈悲含义,最终只会落得不好的结局,与池中的鱼儿形成对比。
五六句“剃发多缘是代耕,好闻人死恶人生”,则将矛头指向一些出家人,讽刺他们出家并非真心向佛,而是为了谋生,并且心态扭曲,喜好听闻死讯,厌恶人生,揭示了当时佛教界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
最后两句“祇园说法无高下,尔辈何劳尚世情”,以祇园说法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斥责那些出家人和世俗之人过于崇尚世俗之情,违背了佛教的教义和精神。
全诗语言直白,情感强烈,通过对比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慈悲精神的推崇以及对当时一些不良现象的批判。